找到相关内容8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边论》探微(1)

    《瑜伽师地论》外,弥勒菩萨还有许多论典。在印度和中国西藏,普遍认为弥勒菩萨有五部论典传世,即《现观庄严论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、《法法性论》、《中边论》、《究竟一乘宝性论》,世称“弥勒五论”。其中《辩法法性论》由法尊法师在民国年间译成汉文。当时,唯识大家欧阳竟无为朱芾煌编的《法相辞典》作序,称法尊法师所译的《法法性论》不符合弥勒思想,理由是与玄奘所译的《中边论》思想有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956515.html
  • 唯识与唯了别 ——“唯识学”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再诠释

    外境的存在,认为了别所呈现或显现之境完全是虚妄的。此时,了别即是虚幻境的显现功能,根本是错乱的,如《法法性论》、《摄大乘论本》卷中等所述。霍韬晦将vijnapti(了别)译为表别(本文的“显现”与之...虚妄分别之体,错乱显现能所二取,而遮除二取,凸显心识的幻性;《法法性论》、《摄大乘论》等则以了别错乱显现外境(摄二取),将心识的显现最终诠释为了别的显现。总之,在能、所这种区分诸法的形式被否定后,主张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4452981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十)

    虚空中一现就灭了的假像。到这里就会想到身心世界一刹那就消失了,在这里面有什么实义呢?这不是虚假的显现吗?也就开始感觉到森罗万象都是空中毛发一样的显现,决定是“无而现”的。 《法法性论》说:“实...溃散归火归风,一物长灵盖天盖地。”这也开示了客尘和自性,从生灭无常上指示了色身(凡夫的有漏身)是客尘法。 通达刹那无常是悟入有法和法性的依处 通达了细无常,依靠它容易悟入《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4550674477.html
  • 由梦可了解三大真理:万法唯心、万法皆空、法性不生不灭[堪布益西彭措]

    ldquo;无而现”。另一方面,那个不生不灭的法性,一直就在那里,哪怕梦里再现多少生灭、有多少显现,它是始终没有生灭的。等到梦的迷乱一消除,本有就显现。这样去体会《法法性论》的有法和法性,从...哪样不是如此呢?醒时,我们眼睛正见色法时,一刹那就没有了,这和梦有什么差别?与此相同,耳听声音、舌尝味道、鼻气味、身作运动、意作思维,都是因缘聚会时的幻像,刹那就没有了,这不是如梦吗?请问,这里面有...

    堪布益西彭措讲授

    梦|如梦观|空性|真理|中观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22313035227.html
  • 努力开发慈氏学,振兴真正佛陀教——介绍韩镜清教授

    》。远景规划是对勘汉、藏、巴利文大藏,整理出一部准确、完整的《大藏经》。  韩老的《慈氏学九种译著》即将在香港出版。其中有慈氏的《法法性论》、世亲的《确显三自性颂》、龙树的《能达未达论》、安慧的《...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,对于佛学中道义的解释,达到了究竟圆满的地步。慈氏五颂即:《中边颂》、《法法性颂》、《无上相续颂》、《庄严现观颂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藏颂》,慈氏一大论即百卷《瑜伽师地论》。  韩老...

    妙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3245231.html
  • 唯识的三性与二谛

    〔1970〕 《唯识思想探源》,台北:正闻出版社。(1992年修订一版)  〔1982〕 《法法性论讲记》,台北:正闻出版社。(1989年四版)  牟宗三  〔1989〕 《佛性与般若》,台北:学生... (三)对胜无性之译解  第四节、小结  第四章:中观学派之二谛说  第一节、原始佛之二谛说  第二节、龙树之二谛说  第三节、佛护、月称之二谛说  第四节、清之二谛说  第五节、小结  第五章:...

    蔡伯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1260406.html
  • 雪域经学兴盛史

    即是《法法性论》和《中边论》),加上善说金刚七住之《宝性论》,以上共称为“慈氏五论”。  后有圣者无著所造《二万五千颂自性抉择》、《阿毗达磨集论》、《摄大乘论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(藏文称作“五部地论...雪域经学兴盛史   作者:益西旺久格西  第一 量学方面(因明学):  第二 般若学方面(主要指《现观庄严论》)  第三 中观方面  第四 律学方面  第五 对法藏方面(《即阿毗达磨俱舍论》)  ...

    西旺久格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877310.html
  • 西夏对汉藏书籍设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

    四百年左右。西夏藏文刻本多为梵夹装,有的横条纸页上还有仿贝叶经穿绳线的圆孔。除此之外,西夏人将西夏文、汉文写、刻的佛经也装帧成梵夹装的样式,如《法法性论》、《慈悲道场忏法》、《圣大悟阴王随求皆得经》...

    王艳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3480526.html
  • 从《婆薮盘豆法师传》看瑜伽行派三大师唯识著述的流出分期(1)

    》、《伽耶山经》、《六门陀罗尼》、《四法经》等,都著有许多注释。还著有《法法性论(颂)释》等许多论释。(15)   多罗那他的《印度佛教史》亦有说明:   (世亲)又为《二万五千般若》、《无尽慧所说...上述表明,世亲皈依大乘后,首先是师从无著研学大乘的一切经论,然后在无著灭后,才造经论的注释,及独立的论著。学习的次序是大乘经,接着是论。由此可推知,应先造《十地经》等经释,次造《法法性论(颂)释》等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4841420.html
  • 唯识与唯了别——一个“唯识学”基本问题的再诠释

    彻底排除了离心独立的外境的存在,认为了别所呈现或显现之境完全是虚妄的。此时,了别即是虚幻境的显现功能,根本是错乱的,如《法法性论》、《摄大乘论本》卷中等所述。霍韬晦将vijn~apti(了别)译为表别...观念后,接着的发展将能所这种二元形式都予以破除。《中边论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、《三自性论》等以识(心)作为虚妄分别之体,错乱显现能所二取,而遮除二取,凸显心识的幻性;《法法性论》、《摄大乘论》等则以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0641797.html